品书网 > 俄罗斯名人的那些事儿 > 第二十九章 普拉东诺夫

第二十九章 普拉东诺夫

品书网 www.pinshu.tv,最快更新俄罗斯名人的那些事儿 !

    普拉东诺夫(1*苏联作家。

    普拉东诺夫生平

    1*9年9月1日生于沃罗涅日市一铁路工人家庭,1951年1月5日卒于莫斯科。年参加国内战争。1924年毕业于沃罗涅日工学院,后在当地土壤改良和农业电气化部门工作。十月革命前开始在地方报刊发表作品,1922年第一本诗集。1927年到莫斯科,两年内《叶皮凡水闸》等三部中短篇小说集,引起文坛注意。接着发表讽刺官僚主义的《共和国居民》和《有好处(贫农编年史)》等中短篇小说,受到好评。同时直到1941年,所作长篇小说《切文古尔》、中篇小说《基坑》和《初生海》,因真实再现当时只凭热情、不尊重客观规律的种种荒唐人和荒唐事,均未能和读者见面。1942年应征入伍上前线,任《红星报》特级记者。1946年发表短篇小说《伊凡诺夫一家》,主要写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灾难和心灵创伤,被指责为“诽谤”现实。后来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学整理工作。60年代以后,作家生前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和指责被纠正,一些未问世的作品均获准。

    代表作品

    1922年第一本诗集。1927年到莫斯科,两年内《叶皮凡水闸》等三部中短篇小说集,引起文坛注意。接着发表讽刺官僚主义的《共和国居民》和《有好处(贫农编年史)》等中短篇小说,受到好评。同时直到1941年,所作长篇小说《切文古尔》、中篇小说《基坑》和《初生海》!

    对普拉东诺夫的评价

    普拉东诺夫惯以象征和暗讽的方式,表达出自己对革命、人与自然的冲突等复杂而深邃的思考。在中篇小说《基坑》中,人们的挖掘**所通往的是双重的无望:向下的虚空和向上的虚妄。向下的不停挖反而将贫农、中农和出身雇工的无社阶级带入地层深处,带入更黑暗的部分。向上突入即企图在现世的、整个社会组织的层面上实现彼岸的千年王国——一座人人即将搬入其中的臆想中的*主义大厦——其结果却是古拉格集中营。他们不停劳作,*主义大厦却始终没有建起一砖一瓦,他们拼死拼活所得到的只是越挖越深的基坑。

    普拉东诺夫的叙述颇有现代意味,简洁中又带了那么点戏谑的成分。当人们在乌托邦之梦前,将宗教般的狂热与真理相提并论,当我们再也不需要谎言,再也没有时间在风花雪月中逍遥,渴望在真实中*二十一世纪的时候,像普拉东诺夫这样还能够保持冷静旁观的笔触,至少还能桃亮真实的灯捻,给那些失去方向的人们一些智慧的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