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书网 > 扎根儿 > 入驻安家村

入驻安家村

品书网 www.pinshu.tv,最快更新扎根儿 !

    小朋和小花,如何成为一家?小朋家村里是运煤的,小花是老城村支书家姑娘。小花娘说:“种地太苦,得找个靠山吃山的人家。”小花爸也同意。谁成想,小朋家的根不是煤场。小朋勤快,嘴碎,但知道讨丈母娘喜欢。

    说说小朋家吧。小朋爸天天琢磨着,这堆孩子可怎么养?老大儿子跟着媳妇来的,老二,老三儿子,底下还有两个姑娘。其实是三个姑娘,最大的姑娘小时候,大脑炎夭折了。都说爹矬矬一个,娘矬矬一窝。不太对呀,老大挺高的,剩下人都矮。人家老大出类拔萃。老二,嘴甜。小朋是爹不疼,娘不爱的老三,怎么生这个顺序上了呢?大姑娘黑,傻。二姑娘白,蔫。小花家啥样儿呢?小花特别幸福,农村人,有地,三哥,一弟,万木丛中一点红。小花娘,能干,脾气急,对他爹百般照顾,孩子们都听话。小花爹,村书记,天天起早贪黑,研究眼皮底下这一亩三分地儿。

    小朋面容清秀,大眼睛,聪明,爱学习。据他说,上学时,烧火看书,考第一名,担任班长。情窦初开时,有军委大院的女生喜欢他,他觉得和人家不是一个层次的,拒绝了。太有自知之明,也会进退两难。好在男人容易放下。小朋高中没毕业就去当兵了。当时想法很单纯,市民和复原都可以安排工作。因为文化课好,担任教员,可是桀骜不驯的性格,很吃亏。炮弹瞄准,班长教方法,小朋觉得那样打不中,用自己的计算方法,一炮击中。可是在部队,服从是第一要务。就这样,小朋去了炊事班,又成了病号兵,复原了。回到家,家里给安排到派出所当临时工,调解过邻里关系,抓过小偷,农专非的人是安排不了的,明白了,但有点儿晚了。

    小朋爸7岁失去父母,在姑家呆了2年,就出来要饭,流浪了。从荒村到了安家村。吃百家饭,穿百家衣,学百家手艺。电工用处大,钻了这一门,平时帮各家修修弄弄,大到给村里布线。村长说“你别走了,在这儿安家吧,村里分你块地,盖房。”小朋爸找了小朋妈,起家过日子。先盖了三间西房,又盖了两间东房。一家人住在一个院子里。老大一间,老二一间,老三一间,小朋爸勤快,干净,一早起床就是白衬衫,锻炼身体,把瓮接满。

    大儿子叫小胜,性格木讷,一直跟着他爸干电工零活,也爱钻研,可以说是子从父业。因为有这门好手艺,还被安排到村里橡胶厂,有了一份高薪而稳定的工作。厂里有个姑娘,叫小勉,思想开放,家里是在邻村做胶轮生意的,从小在天津跟着姑姑长大,天津腔挺显眼。对小胜死心塌地,还流过孩子。可是呢,小胜妈不太乐意,想给孩子找个温柔,贤惠的。正好村里有个姑娘是老师,赶忙撮合,可事与愿违。小勉太厉害了。

    二儿子叫小顺。从小话少,长得白净,爱看历史书,练字,两个妹妹跟着他从不吵闹,招女孩子待见。找个工作吧,也都是灵巧活儿,记账,上传下达。小朋性格与二哥互补,关系一直很铁。小顺在食品厂上班时,认识了小暖。小暖,个子不高,及腰大长辫子,爱笑爱张罗,大姐夫是公安局长,弟弟做生意。自由恋爱,两人结婚了。

    小暖是小花的同事,和小花经常提起小朋。小朋条件好,当兵,农转非,安家村副业多,还经常到小花家和小花娘聊天,小花娘也觉得不错。有一天,小暖带小朋到小花家,小花姨妈在,说了一句:“哪里都好,就是个子矮点儿。”小花姨妈是部队军人,出生时,和小花娘吃一口奶长大的,不是亲人,胜似亲人。小花和小朋结婚了,小花农转非了,不种地了。

    小花和小朋结婚后,住进了大院。小勉气盛,小暖手紧,小花仁义。小朋妈,看家虎,1米5的个头,管家管出了2米的气焰。小勉生了家里的第一个孩子,女娃,叫蕊儿。脑门儿还有一块红胎记。小勉气盛,生个闺女就憋气,这块胎记更成了心头病。抱着没满月的孩子去天津治病了。有次赶上月初治疗,刚收拾好东西,抱上孩子,准备锁门,小朋妈站在门口说:“把份子钱交上再走。”小勉的心,凉凉的。幸好,孩子的胎记慢慢不明显了。小勉的妹妹也在安家村,送煤。弟弟子承父业,步入胶轮行业。

    小暖生了家里的第二个孩子,男娃,取名延合。长孙,自然备受关注,随妈妈,白净。俗话说“老大拧,老二滑,老三多。”小暖生活比较舒适,就是自己有时想不开,算尽得失,累脑子。

    小花怀孕了,距预产期还有半月,三伏天,在小屋里热得喘不过气来。小朋买了一个手掌大的西瓜,放在门外水桶里,冷一下。小朋妈过来说了一句:“切一半送我屋里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