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书网 > 她和他的寻母之旅 > 03 老沙和他的决定(下)

03 老沙和他的决定(下)

品书网 www.pinshu.tv,最快更新她和他的寻母之旅 !

    羊儿们已很熟悉老沙规律的作息了,它们从午睡中自然醒来,挤在门口等待开饭。有几只呆羊还趴在圈里睡着,老沙拾起根柴火轻轻捅醒它们。老沙熟悉一切养羊的活计:剪羊毛、加固羊圈、照顾怀孕的母羊。他也清楚每只羊的售价,知道哪只羊淘气摔瘸了腿,哪只最聪明,哪只最懒。自从他搬到这山顶小屋,从牧马人变成了护林员,他的伙伴就从飞驰的骏马变成了温顺的羊群。老沙只要给羊儿们提供清水和青草,就足够了。作为回报,它们会慷慨地献出陪伴、奶水、毛皮、甚至是血肉。就算老沙性情大变,拿起屠刀当面将羊儿们一只只宰掉,它们也绝不知道要反抗。

    老沙看着大快朵颐的羊儿们,有些不安。他竟对自己的老伙伴产生了这么恶毒的念头。哪怕这些羊儿曾偷跑出去把他的花园弄得一团糟,老沙也没怪过它们。今天他这是怎么了?老沙沮丧地拍拍脑袋。也许,他讨厌的只是如今的自己吧?

    沙格德尔是老沙的全名,取自一个著名的蒙古民间诗人。那个沙德格尔放荡不羁,写了不少针砭世事的讽刺诗,成了王公贵族们口中的疯子,却深受劳苦大众的喜爱。人们说,草原上的牛毛不清,沙格德尔的诗歌唱不完。阿爸喜欢沙格德尔,便为自己的儿子取了相同的名字。但老沙却没有那种舌灿莲花的本领。大多数时间,他都是笨嘴拙舌,沉默寡言的。

    老沙生得骨架粗大,像头高壮的老牛。宽而平的颧骨和紫棠色的方脸彰显出蒙古族的特征。一头刨花般浓密的卷发已几乎全白,络腮胡子也染上了风霜。他虽是浓眉,却非大眼,只是那双眼睛亮得像黑夜里的两团星火。不笑的时候,老沙朴实的脸上总带些憨气;一笑起来,一口洁白的牙齿使整张脸容光焕发。弯弯笑意顺着眼角的皱纹,暖暖地直流到人心里去。

    老沙五岁时,阿爸从朋友家喝醉酒,在回家路上摔进河沟淹死了——里面的水还不到膝盖深。老沙对这个酒鬼阿爸几乎没有印象,从他记事起,家里就只有他和阿妈两个人相依为命。

    阿妈是来自坝下的汉人,阿爸死后,她心心念念地要回去。可当时交通不便,音信不通,幼小的老沙和阿爸微薄的家产又牵绊着她。她至死都没再回过娘家。每当阿妈因为想家或缺钱而愁容满面,老沙就会扮鬼脸来逗她开心。阿妈骂他傻乎乎,老沙辩解自己看起来傻,心里是不傻的。阿妈听后哈哈大笑,笑得眉间的皱纹都舒展开了。阿妈开心了,老沙也跟着高兴。但鬼脸这招也不总是有用。有时阿妈实在心烦,就会用笤帚疙瘩劈头盖脸地打老沙,边打边叫他“小讨债的”。每当这时,老沙就跑到草原上去,去看那看不尽的花,去数那数不完的云。

    老沙也去牧区学校上学。他脑袋不算灵光,成绩不好,在学校也没交到什么朋友。十六岁那年冬天,阿妈在放羊时遇到白灾。老沙把蒙古包扎在原地守了三个月,阿妈和羊群都没再回来。老沙不去学校了,上学对他来说太奢侈了。带黑框眼镜的老师来家里看他,边叹气边说:“一个又一个学生就这么流失了。”老沙安慰老师,说附近的机械林场在招马倌,牧马一样是为人民服务。老师苦笑着点点头,走了。老沙站在帐前看着老师远去的背影,悄悄抹着眼泪。

    之后,老沙就背着阿爸的蒙古包,揣着阿妈的陪嫁金戒指,一个人闯到林场,应聘为马倌。林场养了二十来匹马,老沙每日和它们摸爬滚打,默契十足。马群由几匹健壮的头马领导,看似一盘散沙,实则井然有序。老沙专挑头马来训练。经他训出的马,可以走得快而平稳,就算在崎岖之中也如履平地,长途跋涉人和马都不会累。那头马也真有灵性,老沙一扭腰,一挺背,用双腿轻夹马肚子,它就能立刻给予老沙最顺心的回应。老沙懂马、爱马、珍惜马身上的野性,一匹头马骑得久了,就把它放回马群,换其他的头马来骑。

    再之后,他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变故,来到了山顶瞭望站,在这里住了二十二年。

    羊儿们都吃饱了,卧在圈里安静地反刍。老沙掸掉身上的草杆,走入花园。小雪已经喝完了奶茶,依旧蹲在花园里乖乖地自己玩儿,女儿的袍子让她看起来像朵盛开的玫瑰花。

    这袍子是女儿七、八岁时常穿的,对小雪来说有些大。此刻,她正小心地把袍角掖在腿间,防止拖地,舍不得让袍子粘上一点灰尘。女儿从不会这样斯文。小时候的琪琪格就是匹欢实的小野马。她是天性快乐的草原女儿,染不上一丝忧愁。

    只有一次,琪琪格哭着去马厩里找他。有孩子笑她是“没妈的孩子”。琪琪格抽抽搭搭地仰头问老沙:“为什么别人都有妈妈?我却没有。我的妈妈在哪呢?”

    老沙心疼坏了,放下手中的活计,把琪琪格抱在膝上。他想讲一个妈妈化成星星照耀大地的故事,也想讲一个妈妈长出翅膀飞回天上的故事,但终究老沙还是说出事实——妻子执意要生下女儿,生产后失血过多而去世。听完后,琪琪格把湿漉漉的小脸贴在老沙脸上,甜甜地笑道:“我不难过。我的妈妈一定很爱我,才会拼命生下我。而且,我还有一个好爸爸,他给我扎小辫,买新衣,比别人的妈妈还要好!”老沙听完,搂着女儿又哭又笑。

    回想往事,老沙庆幸自己给琪琪格讲了真相,没有编织美丽的谎言去哄骗她。当时妻子早产了两个月,老沙驾了一天一夜的马车从草原腹地赶往场部卫生所。在颠簸的马车上,妻子微弱地祈求道:“和我说说话吧,随便说点什么。”老沙努力咽下心里的泪水,用颤抖的声音给她唱了一路的歌。好不容易到了卫生所,老沙把妻子抱下车,她的神志已经迷乱,但还是用惊人的力量紧握着老沙的手,瞪大眼睛直视老沙的心,不停念叨着:“孩子,我的孩子……”老沙知道,这是妻子最终的决定。

    老沙揉揉眼睛,思绪回到了当下。在小雪背后,是那片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风景:月牙湖蓝得像天空的眼泪,牲畜在湖边悠闲地饮水,大雁、野鸭等水鸟在芦苇间休憩。某些年份,还有优雅的天鹅来此度假。柔绿的草原上,清澈蜿蜒的吐力根河缓缓流淌,这条窄窄的河流是河北省的界河,对岸便是内蒙古。山腰处的白桦林在吐露新叶,老沙常去林子里采桦树汁喝,清甜的滋味胜过一切琼浆玉液。老沙回身向南望去,那里是他守护半生的林场,绵延的山峦间满是挺拔的落叶松,站成一支肃穆的绿色军队,沉默着接受他的检阅。老沙自小在塞罕坝长大,了解它的一切,坦然地觉得这片土地属于自己,或者说自己属于这片土地。

    再向南望,茂密的落叶松林背后,是热闹的林场场部。场部连接着公路,公路的尽头是什么?是县城,是市区,是首都北京?阿妈很想离开塞罕坝。心情好的时候,她会哼着歌儿,叮嘱老沙长大后到坝下去,到城市里去;北京是妻子的家乡,她自己却永远的留在了草原上;北京也是女儿上学的所在,可那里的繁华精致迷了她的眼睛……

    老沙扭头看向他的瞭望站,目光穿透红砖墙。他看见了自制的简陋桌椅、炕上的被垛摞得整整齐齐、没盛完的奶茶在大黑锅里散发着余香、门边的旧毛巾丝线松垮,破了几个小洞……日子一天天滑过去,小屋还是当年搬来时的样子,老沙却已步入暮年。

    年轻的时候,以为人老了,自然会拥有智慧和豁达。没想到六十五岁的自己,并没有因此变聪明也没有更快乐,对人生依旧懵懵懂懂,充满困惑。什么是衰老呢?是身体被岁月抽干了水分吗?是心灵被坎坷磨平了棱角吗?二十二年了,太久了。他不能再靠修剪枝叶和接生羊羔来逃避问题。眼前的小女孩,正需要自己的帮助。她就蹲在那里,像朵红玫瑰一样鲜艳、夺目,让老沙无法忽视。

    老沙走到小雪面前,轻轻蹲下,问道:“孩子,你一定要去找妈妈吗?”

    小雪坚定地点点头:“爷爷,您不用为难,放我自己走就行。”

    “你自己走?一个人去北京?”

    “我能一个人来草原,也能一个人去北京。”

    老沙惊奇极了:“你知道怎么走呀?”

    “我沿着路往山下走,往南边走,总能走到。”小雪认真地说。

    “呵,真是孩子话!你来草原这一路上没出事已经谢天谢地了。”老沙揉了揉疼痛的太阳穴,继续问道:“你确定那个义工承认是你妈妈了吗?那时你才五岁吧?五岁的事你还记得?”

    “我记得。“小雪用大人一样成熟的口气说着:”对您这么大年纪的人来说,五岁的事也许很遥远。但对于我来说,那不过是两、三年前的事而已。”

    老沙被小雪的气场镇得哑口无言。他不安地沉思着:一个孩子,没有妈妈……他想起了从不回家的女儿、被逼无奈嫁给自己的妻子、醉死在河沟里的阿爸、消失在白灾中的阿妈……他想起了温顺的羊、奔驰的马,想起了自己第一次来到山顶瞭望站的那个夜晚……老沙惊奇地察觉到,在他饱经沧桑的胸膛下面,一颗属于年轻人的心正砰砰跳动着。

    他还有什么可失去的?他还有什么可害怕的?人生已到了这样的暮年,可以去做的事为什么还不去做?

    “你一定要去找妈妈吗?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

    老沙把双手重重按在小雪肩头,女儿袍子上的金线纹样硌着他的掌心。老沙深吸一口气,认真地望向小雪的眼睛,承诺道:“放心。我会带你去找你的妈妈。”

    小雪惊讶地抬起低垂的头,水晶般清透的大眼睛里,瞬间,情绪流转万千。嘎的一声,一只草原雄鹰掠过两人的头顶,飞向辽阔的天际。